|
 |
|
信息标题搜索 |
 |
|
|
|
|
|
湖南:宜章县“三个四”强力推进党员教育培训 |
类型:远程教育 日期:2013-10-15 浦江房产网 |
近年来,宜章县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党员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教育和培训,使全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为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突出抓好“四级网络”,健全责任体系。就是建立“县委―县直―乡镇―村组”四个层级培训网络。一是以县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核心。创建“蒙泉讲堂”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平台和品牌,每月一讲一专题,目前已举办了29讲41个专题。二是以“五大讲坛” (专家、局长、模范、书记、学员讲坛)为两翼。县直系统机关党委、乡镇党委以五大讲坛为平台,共有800余人上台讲课,23970人次受到教育。三是以乡镇党校和支部活动室为基地。各基层党组织以乡镇党校和支部活动室为基础建立培训场所,成立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组织,形成了以县、乡党校为主体,各部门积极参与、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工作体系。近三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共投入党员教育经费600余万元,依托各类教育阵地培训党员近8万余人次,教育覆盖面达到98%以上。四是以量化考核为动力。县委组织部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突出的党员,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从而增强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动性。
二、突出抓好“四个结合”,创新培训方式。 一是合与分相结合。依托县、乡党校抓好集中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大规模的党员培训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则宜合则合,宜分则分,采取小型、灵活、分散、有效的方式,分片分区组织党员学习。二是点与面相结合。县委提出打造“书香宜章”口号,组建读书协会,在电视台创办《每周一书》栏目,在《宜章新闻网》开设理论园地,在《宜章报》增设读书专栏,组织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在抓好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按需施教的办法,开展“点菜式”培训,分类教学。目前,已组织开展农村党员“点菜式”科技培训35多期,培训农村党员2500人次,有300多名农村党员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其中有217名党员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虚与实相结合。一方面,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双十佳评选、“大山卫士――刘真茂”精神研讨等思想理论教育活动。其中,我县开展的“建设新郴州,宜章怎么办?发展新宜章,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被评为2012年全省优秀活动。另一方面,开展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使全县80%以上的乡镇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致富技术。乡镇干部五岭乡干部肖圣运,自种葡萄2亩,他推广的葡萄“双立架”型栽培技术,让全村2800余亩果农们受益,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葡萄干部”。四是闭与开相结合。一方面严格执行“一课三会”、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常规性教育。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组织县乡村党员1300人次到山东寿光、江苏华西村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开办栏目培训、办班集中培训和现场示范培训,培训党员群众2000多人次,培植党员科技示范户70多户。
三、突出抓好“四个课堂”,务求学习实效。一是以“教学课堂”为中心。县委党校举办科级以上干部、中青年干部、建党积极分子等各种培训班68批次,培训党员干部7000余人次;乡(镇)党校,对党员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就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每年举办的专题培训达200多期次,培训人数上万人次。二是以“田间课堂”为补充。以龙头企业、技术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等为基础,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实践点40多个,农家课堂300个,并动员乡土人才、协会会员、技术人员、专家教授等举办地头、田间讲座,对农村党员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以“空中课堂”为桥梁。利用手机、电视、网络等平台,以短信、微博、专栏等形式,打造“空间课堂”。通过组织党员“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及时将中央、省、市、县的新精神、新部署、理论学习要点等信息发送给全县党员。通过全县22个乡镇、374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使广大党员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致富信息、学习实用技术。四是以“实践课堂”为延伸。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一村一大工程),培训劳动力4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28亿元,不仅帮助一大批党员带头走上了转移就业、自主创业、科技致富之路,还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养殖、烤烟、脐橙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
|